印度媒体的报道中,国产“光辉”战斗机俨然已是国际军火市场的宠儿。宣传口径里,这款战机技术顶尖,性能超越中国的歼-20,并且已经赢得了从亚洲到南美多个国家的青睐,甚至连美国海军都投来了“浓厚的兴趣”。然而,翻开印度斯坦航空公司(HAL)的订单簿,上面记录的海外确认采购数量,至今仍是一个尴尬的零。
这强烈的反差不禁让人发问,这款研发耗时超过三十年的战斗机,究竟是一款被低估的杰作,还是一个被过度包装的神话?国际市场的真实反应,或许是检验其成色的唯一标准。
世界用钱包投票
马来西亚在2019年启动轻型战斗机采购计划时,印度方面对“光辉”寄予厚望,不遗余力地进行推销,更是在2023年的兰卡威航展上进行了飞行展示。然而,经过评估,马来西亚最终选择了韩国的FA-50。原因很现实:FA-50成本更低,交付速度有保障,更重要的是其背后有着成熟的售后服务体系。
同样的故事在南美洲上演。印度代表团在2022年专程飞往布宜诺斯艾利斯,商谈“光辉”战机的出口事宜,印度媒体也持续报道称“谈判取得积极进展”。可到了2024年,阿根廷正式宣布采购24架丹麦的二手F-16战斗机。对于预算有限的阿根廷空军而言,一款性能成熟、零部件供应稳定且有美国背书的战机,显然是更稳妥的选择。
埃及的决策则更为干脆。2023年,关于埃及考虑采购20架“光辉”Mk1A的消息传得沸沸扬扬,HAL公司也提交了报价。但到了今年8月,埃及直接与中国签约,采购歼-10C战斗机。据称,歼-10C的单价要比“光辉”低大约10%,并且在交付速度和售后保障上更具吸引力。
至于被印度媒体反复提及的“美国青睐”,更是经不起推敲。美国海军确实评估过“光辉”的教练机版本,但从未将其列入正式候选名单。早在2022年,美国海军就已经选定了波音公司的T-7A“红隼”作为下一代教练机。印度媒体津津乐道的,不过是美方人员一次礼节性访问后的客套话,被无限放大解读成了采购意向。
掀开“顶尖”的盖子
国际买家们集体转身,并非毫无缘由。当他们掀开“光辉”战斗机那层“印度制造”的光鲜外衣,看到的是一系列难以接受的系统性风险。首当其冲的便是“心脏病”问题,其发动机严重依赖外部供应。
印度本土研发的“卡维里”发动机项目历经多年,因推力不足和稳定性差等问题至今未能成功。这导致“光辉”只能尴尬地选用美国通用电气的F404发动机。这意味着任何一笔出口订单都必须先获得美国的点头同意,对于任何一个寻求国防自主的国家来说,这都是一个巨大的不确定因素。
航电系统同样令人担忧。“光辉”Mk1A版本虽然号称换装了印度自研的“乌塔姆”有源相控阵雷达,但其核心性能指标,如探测距离和模块数量,与主流战机相比并无优势。更麻烦的是,整套航电系统兼容性不佳,需要进行大量改装才能适配北约制式的武器弹药,这无疑增加了使用成本和技术壁垒。
最致命的短板,在于其堪比“龟速”的生产效率。印度空军在2010年订购了首批40架“光辉”Mk1,结果花了整整十年时间才完成交付,平均年产量仅为4架。相比之下,韩国FA-50的年产能超过30架,而中国歼-10C更是超过50架。连本国空军的需求都难以满足,又如何让海外客户相信其具备按时交付的能力?
挑战歼-20的幻觉
在印度媒体的叙事里,最引人注目也最具争议的,莫过于将“光辉”与中国的歼-20进行对比,并得出“光辉更强”的结论。其论据通常集中在“光辉”机动性更好、转弯半径小,适合近距离格斗,甚至能在高原环境下压制歼-20。
这种比较完全忽略了现代空战的基本逻辑。歼-20作为一款重型双发隐身五代机,其设计核心是利用隐身能力、超音速巡航和远程探测系统,在敌方发现自己之前就完成“猎杀”。其雷达探测距离超过200公里,配合PL-15远程空空导弹,追求的是在视距之外解决战斗。
而“光辉”只是一款单发轻型四代半战斗机,其设计定位是防御性空战和对地支援,不具备隐身能力,雷达探测距离也仅约150公里。在体系化的现代空战中,当“光辉”还在努力搜索目标时,可能早已进入了歼-20的攻击范围。将两者置于近距离“拼刺刀”的场景,本身就是一种脱离现实的设想。
中国空军的歼-20近年来在东海、南海等区域的常态化演训中,已有过与F-22、F-35等顶尖隐身战机过招的记录。而“光辉”战斗机,连五代机的门槛都未曾触及,遑论超越。
笔者以为
“光辉”战斗机的神话,更像是一场主要面向印度国内观众的精心表演。它承载了印度成为航空工业强国的梦想,也是提振民族自信、吸引工业投资的重要工具。在长达数十年的坎坷研发历程后,印度确实需要一个成功的“故事”来作为交代。
然而,国际军火市场是一个极其务实的地方,买家不会为“故事”买单。他们需要的是稳定可靠、性价比高且能迅速形成战斗力的产品。从马来西亚到阿根廷,再到埃及,他们的选择已经清晰地表明,性能、价格、交付速度和售后保障,才是决定订单归属的关键。
“光辉”战机从1983年立项到今年零出口的现实,揭示了一个朴素的道理:真正的国防工业实力,是靠扎实的技术、高效的生产和可靠的服务体系一点一滴建立起来的,而非依赖媒体的吹捧和自我安慰的口号。印度航空工业要想真正赢得世界的尊重,要走的路还很长。
股民配资平台,红牛配资,温州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