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台湾没了,美国人照样吃汉堡。”这话不是网友口嗨,是五角大楼刚上任的新官奥斯汀·达默在X上亲手敲的。2025年1月20日特朗普宣誓完两小时,他的名字就挂进国防部官网,副助理部长,管亚太战略,跳过了参议院扯皮,直接拎包上班。
简历不花哨:亚利桑那小伙,2014年进海军陆战队预备役,干了五年地面情报,退役后给共和党参议员霍利写报告,2024年8月跑了一趟台湾,回来连发三帖,句句踩雷。
第一条,“保台不等于保命”。第二条,“台湾不是美国氧气”。第三条最狠,“丢了台湾,美国照样安全富裕”。三句话加起来一百来字,把华盛顿多年遮遮掩掩的窗户纸一把扯掉。
外媒先炸锅。南华早报标题直接写“美方新高官:台海失守无关美国存亡”。防御新闻跟帖:这是特朗普2.0的真实底色。
达默不是嘴炮,他背后是笔细账。兰德公司最新兵推摆在那儿:台海冲突美军胜率不足四成,航母得退到第二岛链,关岛机场撑不过第一波。打赢也惨赢,打输就连本带利。
更尴尬的是库存。乌克兰两年打掉一百万发155毫米炮弹,本来囤在冲绳和菲律宾,现在仓库见底。达默在帖子里吐槽:再送基辅,亚太就只能唱空城计。
钱袋子也疼。2023财年美军印太预算一千二百亿美元,听着唬人,分到日常训练、基地维护、盟友军援,剩不下多少。真要保台,至少再翻一倍,国会那帮老爷连医保都砍,凭啥给万里外的小岛撒钱。
特朗普团队算盘打得噼啪响:军售可以继续,但得“小而精”。2025年上半年批了三笔单:两百枚岸基鱼叉、十四套海马斯、三百枚标枪,总价不到九亿美元,不到拜登时期一次零头。达默在5月10日帖子里补刀:赶紧交货,别等快递变慢递。
速度放缓,调门也降。特朗普就职演讲六十分钟,一句台湾没提,第二天白宫简报会,发言人被追问,只回“我们信守承诺”,再追问具体承诺是啥,对方直接“下一个问题”。
岛内立刻品出味儿。台北股市军工板块连跌四天,舆论场吵成两派:一派骂美国靠不住,一派喊自救才有出路。达默8月帖子里早给了答案:不对称武器+巷战意志,拖两周算赢,拖一个月等“国际变数”。
变数是谁,他没明说,但谁都懂:真打起来,美国大概率远程加油打气,最多派几架无人机拍照打卡。
这套路不是新花样。2023年他在马拉松倡议写的报告就画好蓝图:资源拒绝战略,核心只有一句——让中国每走一步都肉疼,但别让美国自己先失血。台湾只是棋盘一角,不是胜负手。
报告里列了三种预算情景,最激进的那档把航母编队砍两成,把钱转去关岛地下机库、菲律宾岸导、日本雷达,说白了就是“你过你的海峡,我锁我的岛链”,互不打扰,各自算账。
达默如今坐进五角大楼,正好把报告复印一份塞进部长公文包。
岛链锁不锁得住另说,至少华尔街先松口气。军火商股票没大跌,科技股还小涨,逻辑简单:不打大仗,供应链不崩,苹果特斯拉还能发货。达默的“台湾无损论”等于给市场喂定心丸:地缘风险降级,资金继续吹泡泡。
民众层面更现实。CNN最新民调:62%美国受访者反对为台出兵,比例比2021年涨11个百分点。达默的帖子不过把大家心里话说出来:天天喊“保卫民主”,真要让自家孩子上战场,立马怂。
政客也学会看风向。霍利参议员2024年秋天在国会提案把对台军援翻倍,草案连委员会都没出就被搁置,理由是“预算紧张”。徒弟达默上位,师父顺势闭嘴,师徒二人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,配合默契。
战略圈内部同样分裂。传统派骂达默“绥靖”,新生代夸他“清醒”。两边吵上推特,热搜挂了一整天,最后把“#台湾不是氧气”顶到榜三,阅读量破两亿。
吵归吵,船照开。2025年4月,美军照样拉着日澳菲在吕宋海搞演习,出动了两栖舰,但没进台湾海峡半步。达默在5月21日帖子解释:示威可以,碰瓷免谈,真把航母开进海峡,擦枪走火算谁的。
大陆这边反应也微妙。国台办发言人只回一句“台湾是中国一部分”,没点名怼达默。外媒解读:对方懒得接茬,说明美国内部调子降低,冲突概率反而变小。
一圈看下来,达默的“粗话”其实像减压阀,把多年吹胀的泡沫戳个小孔,嘶嘶漏气,但瓶子不会炸。接下来剧本大概率是:
军售继续,单子越来越小;
美军演习继续,位置越来越靠后;
国会听证继续,嗓门越来越低;
岛内自我催眠继续,采购预算越编越高。
各方都拿到台阶:美国保住面子,大陆赢得里子,台湾多买几枚导弹,各回各家,各找各妈。
有人担心达默哪天被拜登余部反攻倒算,职位不保。现实是,他压根没走参议院大门,特朗普用“休会任命”直接塞人,只要国会不正式休会结束,谁也踢不走他。
再说,2025年夏天预算季马上到,众议院共和党多数,砍对外援助是头号政绩,达默的“省钱论”正合胃口,谁动他就是动党内蛋糕。
于是,台湾议题在美国政治餐桌上的排位悄悄下滑,从主菜变成配菜,偶尔夹一筷子,真要让议员们为此买单,立马摇头。
达默的三条推文像扔进池塘的石头,涟漪一圈圈荡开,把“保卫台湾”四个字泡得发软,手一搓就掉色。
接下来一年,不出意外,我们还能看到:
对台军售公告字数变少;
美军穿越海峡次数降低;
国会提案把“台湾”和“存亡”连在一起的句式消失;
媒体标题把“台海”与“世界大战”并列的频率腰斩。
不是谁心软,只是账算不过来。
岛内政坛也嗅到凉风,2025年6月“汉光演习”规模缩水,对外说节约经费,内部文件写着“降低刺激”。
达默在7月4日美国独立日又发一帖,配图是自家后院烧烤,文字只有一句:“自由不靠海外小岛。”点赞十万,骂声两千,比例说明多数美国人认这个理。
故事讲到这里,结论并不复杂:美国新官一句话把窗户纸捅破,台湾不是命根子,只是张牌,打出去不疼就收回来,留着力气对付下一场牌局。
至于牌桌上其他人怎么接招,是继续跟注还是掀桌子,那就看各自手里的筹码。
反正达默已经摊牌:真输这张,美国也饿不死。
你觉得岛内接下来会把筹码压向哪边?
股民配资平台,红牛配资,温州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